CasImg
N-(5-氨基-2-甲基苯基)-4-(3-吡啶基)-2-氨基嘧啶
产品纠错
CAS号:152460-10-1 | 英文名称:N-(5-Amino-2-methylphenyl)-4-(3-pyridyl)-2-pyrimidineamine, 99%
分子式
分子量
EINECS号
MDL
Smiles
InChIKey
乙二醇化学百科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N-(5-氨基-2-甲基苯基)-4-(3-吡啶基)-2-氨基嘧啶
英文名称 152460-10-1
CAS号 152460-10-1
分子式 C16H15N5
分子量 277.32
EINECS号 442-110-5
物化性质
熔点 133-1350C
沸点 537.3±60.0 °C(Predicted)
密度 1.266±0.06 g/cm3(Predicted)
LogP 1.68
溶解度 可溶于DMSO(少许)、甲醇(少许)
形态 固体
酸度系数(pKa) 4.77±0.10(Predicted)
颜色 黄色至深黄色
安全信息
海关编码 29335990
生产及用途
伊马替尼是第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药物,由诺华公司于2001年推出,是靶向治疗成功的典范。仅杀灭髓系细胞所含的BCR-ABL,阻止细胞的增殖和肿瘤的形成,而对正常细胞无影响。还可抑PDGF介导的肿瘤,包括神经胶质瘤和前列腺癌。
上世纪八十年代,科学研究表明大多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的粒细胞有两条染色体发生换位,产生了融合激酶BCR-ABL,导致了该激酶活性的持续激活,从而造成细胞失控性增生—血癌。在此基础上,美国Oregon健康科学大学的生物学家Druker博士提出了以BCR-ABL作为药物靶点的假想,提出开发该靶点的激酶抑制剂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二是先导物的筛选与优化:接着,Druker与诺华公司的化学家Nick Lydon合作,从化合物库中筛选出抑制BCR-ABL激酶的小分子抑制剂优化后开发出伊马替尼。三是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伊马替尼安全有效,绝大多数慢粒病人获得完全的血液学的缓解,而副作用比细胞毒抗肿瘤药物少很多。
用途 
伊马替尼中间体
上下游产品
上游产品共计:2个
下游产品共计:0个
产品供应商
2-(5-Amino-2-methylanilino)-4-(3-pyridyl)pyrimidine
询价
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3-10-02

本网站展示的所有产品仅用于工业制造、技术研发、科学研究,所有产品非药品不可食用,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及平台管理要求,购买相关危险物品应取得有效的资质、资格条件。 参考《应急管理部等多部门关于加强互联网销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通知 (应急〔2022〕119号)》 和《互联网危险物品信息发布管理规定》

Copyright © 2021-2025 chemhome123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4096099号- 1|冀公安备13042302000143号|互联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50121 |药品、 医疗器械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凭证备案号:(冀)-非经营性-2025-0099